掩蓋幕後人員功勞?特效界爆料:電影公司為誇大「真槍實彈」常下禁令公開談論虛擬特效

(圖片來源:派拉蒙影業、環球影業)

好萊塢近兩年來頻頻爆出特效領域相關的爭議,有些是關於工時過長、薪資過低、片廠高層的要求反反覆覆,有些則與為了強調「實拍噱頭」而刻意「迴避談論虛擬特效」相關。

例如去年的《捍衛戰士:獨行俠》(Top Gun:Maverick),再到今年的《奧本海默》(Oppenheimer)與《不可能的任務:致命清算 第一章》(Mission:Impossible – Dead Reckoning Part One),這幾部大片在宣傳上不是主打「演員親自上陣」,就是強調動作戲和爆破畫面是「大量實景拍攝」,然而為了渲染這些賣點,電影公司也經常連帶掩蓋了這幾部電影多多少少仍有採用到虛擬特效去輔助呈現的事實。   

(圖片來源:派拉蒙影業)

內含 2400 顆特效鏡頭(包括全 CGI 呈現的戰機)的《獨行俠》去年就傳出,為了炒作演員親自登機完成特技的話題,宣傳團隊於是便拒絕讓《好萊塢記者報》(THR)採訪視效總監。遵循克里斯多夫諾蘭(Christopher Nolan)導演「盡可能實拍」傳統的《奧本海默》,今年更是在片尾的演職員表當中省略了大批參與製作的視效人員,許多人都沒被署名。

(圖片來源:環球影業)

《好萊塢記者報》日前採訪多位特效領域的人員,而他們均匿名證實,電影公司的確為了宣傳效果,常刻意放大談論「某些製作環節」並隱藏「其它的製作環節」,有時電影公司更會直接下令禁止參與製作的人員公開談論任何後製特效,因為他們想維持某些演員「親自演出所有特技」的銀幕神話。

《好萊塢記者報》的消息來源坦言,電影公司這種做法其實會影響到視效人員在業界的發展,這些同行可能會因此失去入圍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的資格、無法將工作經驗列入履歷、或是阻礙到視效公司招募新員工進駐,還有當然的,這同時也對視效人員辛苦的創作和貢獻非常不尊重。


文:Joker

新聞來源: The Hollywood Reporter

※本文為投稿文章非本站立場,內容如有疑慮請來信告知